献给市民的科普“大餐”
发布时间:2016-10-28 [浏览次数:]
我身边的科普志愿者征文
献给市民的科普“大餐”
作者:柯普
厦门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创办《科普精粹》栏目至今已经六年多。
2010年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关于“综合类报纸、期刊应当开设科普专栏、专版”的规定,厦门市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提出在《厦门日报》设立科普专栏的建议。市老科协创会会长、市政协原主席蔡望怀亲自推动此项工作,分管科协工作的市委常委给予大力支持,并协调市科协、市科技局、厦门日报社与市老科协联合主办,确定在《厦门日报》设立《科普精粹》栏目,每月一期,篇幅为四分之一版面。
2010年8月,《科普精粹》栏目创刊,蔡望怀主席亲自撰写《开栏的话》,指出:“我们将秉承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宗旨,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一个现代公民似应有所了解的科技知识和正在改变世界的科技成果陆续予以介绍。希望在当今的科普宣传园地中,本栏目也可发挥一草一木,乃至日臻一枝独秀的作用。”
《科普精粹》栏目在每月最后一周(多数为星期五)刊出。文章的作者绝大多数是科技战线上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兵,同时也得到包括两院院士,如厦门大学田昭武教授,以及诸多在职科技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大家都把参与科普活动作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撰稿、审稿工作。这也是《科普精粹》栏目文稿质量较高、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蔡望怀主席、庄威会长都对栏目工作给予关注、指导,亲自参加部分稿件的审阅。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制定的“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我们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市老科协成立了以常务副会长贺向东、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智辉牵头的栏目编辑组,为了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科技术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每篇稿件都经过2-3人审阅、3-4遍修改才付印。《科普精粹》栏目在立意、选题方面,特别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科技前沿新知、生态环境保护、身边的科学和建设美丽厦门,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些科技食粮,为营造崇尚科学、支持创新的社会风尚出一份力。据《厦门日报》编辑及市老科协收集的读者反馈,多数文章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可以说,这是大家对所有为《科普精粹》栏目默默奉献的广大科普志愿者的最好回报。
为了发挥更好的宣传普及效果,2015年8月,市老科协从5年来发表的60篇文章中,挑选50篇编成《科普精粹》文选,分送各有关单位、科技社团和社区。一些单位和市民还来电来函索取,说读了此书受益匪浅,如同享受科普“大餐”。这对于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加强《科普精粹》栏目的组稿工作,进一步在做好选题、保证稿件质量上下功夫,把专栏办得更好。(xkp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