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座送健康
发布时间:2016-10-28 [浏览次数:]
我身边的科普志愿者征文
科普讲座送健康
作者:劳臣
“正确用药,您做对了吗?”这是科普志愿者、厦门市医药研究所洪医生在我们社区“合理用药,共享健康”科普知识讲座上的开场白。
一个问号仿佛一支金钩,立刻把大家心里有关用药的疑问全都“钓”了出来:“新药好还是贵药好?”“吃药好还是打针好?”“模仿他人用药行不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非常活跃,气氛十分热烈,洪医生高高兴兴地和大家一起交流、互动起来。在逐一解答了社区居民提出的问题后,洪医生认真地给大家介绍起药品安全知识来,服药方法和时间,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药物保存方法等几个方面,洪医生都进行了详细讲解,教大家如何区别药品、保健品和食品;如何辨别处方药、非处方药;如何辨别药品广告;如何鉴别假劣药品等等。
洪医生告诉大家,药品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防治疾病,也可因错误使用的不良反应而危害人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些人对合理用药、科学用药的知识掌握得不多,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自我诊断、自行服药、点名用药、贵药即好药、输液比服药见效快等等。因此,有的人感冒了,就强烈要求进行抗生素输液治疗。这是十分错误的,必须纠正。洪医生希望大家在用药中遵循“五先五后”的原则,即:先食疗后用药,如生姜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菠菜粥可治疗便秘等等;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小;先外用后内服,如皮肤起疹、牙龈炎等,不要急于内服解毒、消炎药,而是先使用外用药;先内服后注射,针剂通过血液、血管流向全身,进入心脏,容易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先用成药后用新药,新药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定疗效,但由于时间短,其缺点和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完全认识,所以尽量使用疗效确切的成药。
对于家庭用药,洪医生告诉大家几个禁忌:不能凭感觉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不能多药并用,不能模仿他人用药,不能久备药物不用,不能服药后马上睡觉,不能服药后马上运动,不能服药后饮酒,不能服药后喝醋等等。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洪医生用那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着科学用药知识,广受社区居民好评,让在场的人们都增长了科学、合理用药的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如何科学合理用药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会牢牢记住洪医生教授的这些用药知识。在这里,我要代表社区居民由衷地说:“谢谢像洪医生这样的科普志愿者为我们举办公益讲座送健康,让我们生活得更健康!”(本次征文可登录www.xmkx.org.cn查阅。)
(xkp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