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 > 科技工作者之家 > 建言献策

一堂生动的家庭急救知识课

发布时间:2016-11-01  [浏览次数:]

我身边的科普志愿者征文

 

 

一堂生动的家庭急救知识课

作者:孙永春

 

    10月4日下午,在一家公司的会议室里,挤满了60岁至80岁的退休老人。老人中有教授、工程师、领导干部、军人和工人。大家到会,是听主讲人讲家庭急救知识。

    先是看录像,事件发生在深圳,银幕上出现的画面是:几十层很宽的台阶,一位年轻女士身背背包手提早餐盒正走着,突然跌倒,不省人事,她一直没有动,也没有喊叫声,一直静静地歪躺在地上。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有数人从她的身旁经过,但没有人理她,也没有人给120打电话。一个多小时后,她被送到医院抢救,因心梗时间过长死亡。接着,记者采访了从死者身旁走过的几个人,大家共同的答案是不懂急救知识,不敢轻举妄动。经调查了解,死者35岁,博士学历。看完了录像,大家都感叹,这位女士风华正茂,正是干事业的时候,死得太可惜了。

    这时,主讲人站在讲台前对大家说:“我的感受和大家是一样的,这位女士,如果她发病后,从她身边经过的人懂得急救知识,马上对她进行急救或是马上打120,她也许就会被抢救过来。在急救知识的普及方面,我们做得不如美国和日本,美国做到了急救知识进入中小学课堂,而我们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2013年10月11日上午,中国家庭急救教育科学普及联盟在厦门华侨大酒店搞了个启动仪式。会上,大家从录像片中看到,我国每天因心脑血管梗塞猝死的人大约有一两千人,占世界之首,八成是猝死在家中。据统计,目前我们国家心梗病人通过抢救生还者不到1%,而美国是28%,日本的生还率更高。为此,家庭急救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

    急救是一种必备的生活常识,就像人们懂得手划破了要消炎一样。发现心梗脑梗病人怎么办?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静二快三含药。一静指的是不能随意搬动病人的身体;二快是指拨打120的电话要快;三是马上给病人口含硝酸甘油,这种药两三分钟就见效。心梗病人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到救治,效果最佳。主讲人不停地讲着,有的老人耳背听不清,会场里有五六位青年志愿者坐在老人中间,老人听不明白的地方,就由志愿者再进行详细讲解。

    讲台上,摆放着人体模型,主讲人接着问大家:“心梗和脑梗怎样来判断?”会场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回答。主讲人说:“很简单,脑梗病人就是脑出血,嘴角歪了,流口水,嘴唇发紫发黑,心梗病人就没有这种症状。发现病人给120打电话时,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报告大概是什么病;二是发生的时间;三是病人的基本情况;四是病人所在的地点;五是要保持电话畅通。这一切都是为病人争取时间,越快越好。”

    接下来,结合人体模型,主讲人详细地讲解了“现场救护”、“人工呼吸”、“恢复心跳”等具体操作的方法。

    一个多小时的课,大家初步了解了家庭急救的科学常识。为了健康长寿,大家都认识到这种保健常识课应该经常听,更要懂得实际操作,这样,在危难中能保护自己,也懂得救护别人。(本次征文可登录www.xmkx.org.cn查阅。)

(xkp2016-11-01)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