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 > 科技工作者之家 > 建言献策

将植物科普融于接待讲解中

发布时间:2016-12-07  [浏览次数:]

我身边的科普志愿者征文

 

 

将植物科普融于接待讲解中

作者:辛乐坤

 

    第三届厦门市道德模范蓝永生在职期间,认真学习植物科普知识,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勇于当好植物科普工作志愿者和传播者。

    20世纪80年代初期,蓝永生曾在厦门市政府交际处从事接待工作。那时厦门正迎来改革开放大潮,中央和省里领导常来厦调研指导,海内外客商纷纷来厦开展商务考察。客人进入厦门,沿途、住地或参观考察区域内,均能见到生长着许多充满生机的植物,包括各种古树名木和奇花异草等。为了了解这些植物的名称、生活习性、主要形态特征以及场地分布,蓝永生经常求教于厦门园林植物园的园艺专家和技术人员,并用笔记在本子上。每当接待来厦的客人,他都会随时根据来宾对植物的兴趣爱好和提出的问题给予精准解答。

    以前我市地处海防前线,在改革开放前,几乎没有什么开发建设项目,自然绿色植被保护的好,也生存着许多鸟类、水生物和各种昆虫等,特别是夏季来临,丛草茂密,潮湿闷热,客人出门在外,有时也会招来一些蚊虫,如小黑虫(学名叫蠓虫)的侵扰,为做好接待,蓝永生都会备一些防护药水,或提醒客人穿长袖衣服。

    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的间隙,专门到万石山植物园,种下了一棵大叶樟。蓝永生每当陪客人到植物园,都会安排他们前往参观,除了讲述当年邓小平种下这棵大叶樟的情景外,也不忘记介绍大叶樟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生长习性等相关知识,受到了客人的欢迎和好评。如他参与接待了著名英籍华裔女作家、社会活动家韩素音,韩素音参观了植物园后,对园区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表示由衷的钦佩,并说,该园将成为研究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的中心。

    平时,蓝永生还注意收集我市的市花、市树和市鸟的有关资料,以及分布于厦门的植物名称、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相关植物的药用价值,并与同事们一起分享。

    作为一名接待工作者,需要有广博的学识,包括各类乡土知识。厦门是美丽的绿色的海滨城市,山海辉映,自然风光迷人,充满生机,如果能够将植物科普融于接待讲解中,让来厦的客人多方面了解厦门这座生态城市中生长的为数众多的植物特征,让他们发现清新透亮的绿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这对厦门文明城市的品位提升将大有裨益。(本次征文可登录www.xmkx.org.cn查阅。)

(xkp2016-12-07)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