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易道 弘扬国学
发布时间:2014-10-11 [浏览次数:]
融通易道 弘扬国学
詹石窗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专家。老子道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易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科技哲学。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招收硕士生20多名,指导博士生近20名。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专题研究》、《中国哲学经典研读》。《易学与道家文化研究》等课程。
曾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教史》的撰稿工作,作为副主编具体组织开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教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教文学史》、《道教符号学》,承担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道教生态思想研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五”重点图书《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台研究》(与陈支平共同主编)等。出版著作《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等18部,主编《国学新知文库》、《哲学新视界》等大型学术丛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世界宗教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道教艺术的符号象征》、《朱熹与<周易>先天学关系考论》等论文150多篇,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的有30多篇。
1991年被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忧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2005年被聘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主要撰稿人完成的《中国道教史》多卷本曾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个人著作《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道教文学史》、《道教艺术的符号象征》及主编的《道教文化新典》等曾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执行主编的《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台研究》获得“中国图书奖”和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宣联部 陈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