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和恐龙的骨骼有极高相似度” ——厦门科技馆携手邢立达教授揭秘恐龙复活真相
发布时间:2022-10-10 [浏览次数:]
厦门科技馆推出的“中秋科学烩·与龙同行”主题活动,于9月18日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以恐龙为主题,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学者邢立达来馆并推出“恐龙能复活吗?”主题分享会,同时,9月8日至9月18日,馆内设立六大恐龙主题打卡区,以恐龙生存技巧为题,开展实验打卡活动。
邢立达“恐龙能复活吗?”主题分享会,打开古生物探索新思路
恐龙能复活吗?恐龙研究专家邢立达9月12日在厦门科技馆磁电大舞台开讲,得出的结论是:要复活恐龙,基本没有可能了,但是他认为,“恐龙就在我们身边”。
恐龙是生命演化以来最大型、最神秘、最具话题性的物种。在《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用一只封存在琥珀中的蚊子还原了一个恐龙世界。在现实中,这一技术在理论上确实可以实现,据说我们已经发现了比蚊子更具优势的恐龙肉身——在琥珀化石中,一块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恐龙肉身残骸,科学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的铁元素,这其实就是动物血红蛋白和铁蛋白的痕迹。不过邢立达在分享会上对此问题摇着头说,虽然封存在琥珀化石中的生物结构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但要根据DNA来复活恐龙,基本上没有可能了。
但是他认为,其实恐龙就在我们身边——暴龙大腿骨化石中,人们竟检测出了3种和鸡相同的蛋白质。那么可以用鸡来复活恐龙吗?邢立达说,理论上是可以,即通过基因改变,可以让鸡蜕化出一些类似恐龙的形状,例如,让鸡长出牙齿,翅膀长出爪子,不过,“鸡可能不会答应”——鸡逆化为恐龙,技术或可以实现,但是,伦理不允许。
六大恐龙主题实验打卡,从小实验里看见大学问!
“与龙同行·中秋科学烩”系列活动期间,厦门科技馆在主展厅区域设置了六大恐龙主题科学实验,从寻找霸王龙的重心,到探秘蛇颈龙潜水的奥秘,从喜爱的四大类恐最受大众龙生存技能出发,用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小实验揭示恐龙生存技巧背后暗藏的科学原理,让到馆的观众玩的既有趣又有意义!
带着孩子来现场参加实验挑战的家长张女士表示:“孩子虽然小,但是很喜欢恐龙,邢立达老师的讲座他没有办法全程看下来,但可以通过实验互动了解更多科学原理和知识。科技馆要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
启发好奇心,守护科学探索原动力!
厦门科技馆活动策划负责人表示:好奇心是科学探索的原动力,孩子一旦对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年龄越小,对事物的好奇心就越浓,就越容易在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即使这颗种子没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科学思维、科学精神也会伴其一生。今后厦门科技馆也将继续致力于启发孩子科学探索的好奇心,推出更多丰富、有趣的主题科学活动,让科学更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