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厦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4-09-12 [浏览次数:]

厦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8-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参照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结合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特制定厦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积极推进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体系,逐步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及创新型城市做出新贡献。

二、“十一五”期间目标

到2010年,全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围绕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市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市人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实施组织

成立厦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科协主要领导同志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委农办、市发改委、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发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制定促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重要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施工作中有关重要问题;对各区、各部门的实施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科协,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办公室主任由市科协副主席兼任,副主任由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科协相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

四、任务及责任

对全市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主要任务及职责分解如下: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团市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广电局、市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市农办、农业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林业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人事局、市经发局、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广电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

5.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办、市发改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6.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

7.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农业局、市社科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8.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9.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监测评估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广电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

五、工作方式与机制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难度高。实施的关键在政府推动,核心在全民参与。

1.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科学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加强科普资源建设与共享,努力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针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工作。

2.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市政府及市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范围积极开展工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牵头部门负责召集,责任单位作为成员,按照本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也要结合本部门实际,积极参与实施工作。各区级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和统筹安排本区的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3.加大投入,健全队伍。各级政府要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的经费投入,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把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确保《科学素质纲要》的全面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根据承担的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要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鼓励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来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建立和发展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4.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以全体公民为科学素质建设主体,发动全民参与《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广泛开展宣传和社会动员,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每年围绕主题系统设计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订工作方案,多种方式动员全民参与。

5.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成员单位联络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工作制度,及时反馈和沟通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各成员单位间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搭建社会化工作平台,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实施工作,与全市整体实施工作保持一致,加强所属各部门、单位和团体之间的横向联合,形成上下联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6.检查监督,推动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和监测评估,建立动态协调机制。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部门和各区政府的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各区政府对本地区实施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情况及时报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根据各区各部门实际,研究并提出年度工作要点建议。

六、工作进展

“十一五”期间,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安排如下:

2008年:

——建立领导机构及工作制度;

­­­——进行社会动员和开展宣传;

——明确职责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确定年度工作主题,系统设计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并组织实施;

——推动和指导各区、各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008年-2009年:

——推进主要行动和基础工程,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并落实相关措施;

——落实政策、投入、队伍等相关保障条件;

——探索、研究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模式和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各区、各部门推进实施工作。

2010年:

——继续推进实施工作;

——对我市“十一五”期间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研究制定我市“十二五”实施工作的阶段目标、任务和措施。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