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厦门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14 [浏览次数:]
今年9月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发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12日,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的2025年厦门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思明区中山路举行,以推动科学普及深入基层、服务民生,增进广大市民科学素质。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国云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教授谢素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党委副书记周步恒,《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社长、主编郭晶受邀参加,各主办、协办、承办单位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郭国云在致辞中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厦门“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力科技强市建设;要聚焦重点任务,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努力打造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要突出协同联动,汇聚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强大合力。
活动现场,我市优秀师生代表、科普工作者代表和广大市民朋友齐聚一堂,共迎“科学狂欢”。
现场为2025年厦门市科普教育贡献奖等获得者颁奖。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荣誉表彰,科技少年崭露头角
今年,厦门的少年儿童们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类科技赛事中表现优异。在第4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厦门代表队斩获19项省一等奖,2个项目荣获“科协主席奖”并推送全国赛,推送数量占全省超过40%,居全省首位;在第20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中,厦门选手一举夺得5金7银12铜,金奖数占全省超80%,总成绩位列全省前茅,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在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厦门选手于人工智能、环境科学、工程制造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不俗实力......彰显出厦门的科技教育不仅注重“传知识”,更注重“培兴趣、强意识、锻能力”,通过深耕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程,让创新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让科学的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蔚然成风。
本次活动,主办方颁发了2025年厦门市科普教育贡献奖、青少年科技励志奖以及第22届厦门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奖项,并表彰了第4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20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的厦门获奖者。
院士携手,全国首发科普智能体平台
活动现场,“知识就是力量·与科学家同行鹭岛计划”同步发布,该计划整合学校、书城、街道、科技场馆、相关企业等资源,携手打造科普宣传阵地,构建“科普阅读+实践+传播”立体平台,形成可全国推广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模式。此外,谢素原院士和市科协、《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领导以及四所学校、社区代表,共同对《知识就是力量》“科普增值服务AI智能体平台”进行全国首发。这是一个以AI赋能科普,打造“科普+AI+教育”的智能生态,该平台依托杂志70年积累的优质内容资源,通过八大核心功能让科学知识更生动、更智能、更贴近青少年生活。
谢素原院士表示:“科普不仅要把科学知识传播出去,更要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敢于实验、敢于创新,这才是创新的真正起点。”
谢素原院士在现场为厦门学子写下寄语。
趣味夜游,科普惠民优质多元
本次厦门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汇聚了科普奇妙市集、科普摄影作品展、科学实验秀、流动科技馆、大型科技展陈、科普情景剧等多元板块,为市民呈现了一场“可参与、可触摸、可带走”的全民科普大舞台。其中,“科普奇妙市集”覆盖中山路百米长街,科学技术、健康科学、自然科学、普法宣传等类别的30余家当地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普基地,带来100余项科普互动体验项目,从大型科技展陈体验到便民科普服务展位,集科技创新、科技互动、科技服务于一体,将与民生相关的前沿高阶科普内容带到市民身边,让市民可以近距离与高科技互动。
科普摄影作品展区也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展出作品来自2025厦门市科普摄影作品征集活动,题材广泛,兼具科普价值和艺术之美。值得一提的是,该征集活动共收到700余件科普摄影作品,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34件,主场活动现场同步为获奖代表颁发了奖项。
持续开展,科普服务直达基层
全国科普月期间,厦门市通过“千万IP创科普”融媒体传播矩阵、厦门电视台移动电视户外万屏等传播平台,开展“云上科普”展示,让前沿技术转化为可触达的科普场景;串联全市科普阵地,发布了“厦门科普地图”宣传视频以及新近加入厦门科普阵地的7家“新成员”手绘地图,通过科普视频展播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移动科普资源导航,市民可乘坐公交、地铁畅游科普线路,打卡“厦门科普地图”,体验厦门的“30分钟科普服务圈”。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科协结合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已开展“百场科普志愿服务进基层”活动,联动各区科协、科普教育基地、所属学会发挥自身优势、各展其能,计划举办超400场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涵盖科普研学、专家讲座、科技培训、社区实验秀、科普剧场等形式,致力推动科普服务进入学校、社区、企业、乡村,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多元、触手可及的科普服务。
这个9月,厦门将以“全国科普月”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普法》,构建“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数字化赋能”的大科普格局,让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惠及于民,为厦门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科学素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