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教育基地

非遗进校园 传承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5-08-06 [浏览次数:]

非遗进校园 传承传统文化

——惠和石文化园携“惠和影雕”走进校园

    7月6日上午,思明区民立小学的“闽南乡土乡情文化”夏令营迎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和影雕”的传承人——李亚华女士。李亚华女士在课堂上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非遗讲座,同时通过惠安女现场演示及孩子现场体验雕刻,让孩子们能深入地了解这项神奇的闽南民间技艺,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非遗”“亲密接触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因为可以和传承人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孩子们也是热情高涨,通过非遗讲座、直观的作品和技艺中初步了解了非遗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

    课后,民立小学的负责老师也表示“对孩子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极为抽象的概念,此次通过这样的形式,在课堂上就将这神奇而又鲜活的艺术品就摆在孩子们的眼前,还能有机会和非遗传承人面对面的交流,同时让孩子们亲自去体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这样的活动,他们也将持续的办下去。

苏杭刺绣绣丝绸 闽南刺绣绣石头

    “影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源自清代李周发明的“黑白针”技艺,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流传于闽南民间的一项传统技艺。以前在闽南这门技艺有“传女不传男,传内不传外”的规定,因此一般都只有惠安女才会。“惠和影雕”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由清代李周一脉相传,现在李亚华女士是这项技艺的第十六代传承人。 惠和影雕精选内蒙、新疆的黑胆石或福建的青斗石,先经过水磨抛光达80度以上,然后在石板上把要雕琢的图像的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针一样细小的合金钢头工具,通过运用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一幅复杂影雕的点数甚至达到两亿个点,独具艺术神韵。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石刻影雕作为传统手工精心雕作的工艺品,愈彰显其价值,而且克服了图画年久会发黄褪色的缺点,可永久保存。(惠和石文化园  陈永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