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教育基地

致敬中国品牌日 | 厦门科技馆“让科学更好玩”,沉蕴科普力量

发布时间:2022-05-12 [浏览次数:]

 
 

2017年,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鼓励中国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泱泱华夏,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源自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积淀,源自中华民族的不朽创新精神,品牌建设也在时代的变革下被不断赋予更加深远重大的意义。

厚植科普沃土二十余年,厦门科技馆不断强化企业品牌建设,努力创造品牌价值,持续为提升公众科普素质贡献科普力量。

     提炼品牌核心理念,与市场公众同频共步

作为探索企业化运营社会事业的先行者,自厦门科技馆建成开馆以来,始终秉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宗旨,面向所有公众,贴近公众生活,在“让公众理解科学”的基础上,以“Make Science Fun让科学更好玩”为品牌理念,为公众提供一个集科教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科学乐园。

为更好地服务公众,厦门科技馆将满足社会及公众需求作为原则,将“常展常新”作为展区改造理念,强调以互动、体验的形式引导公众发现科学的趣味性,并时刻保持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被市场誉为“科学迪士尼”,常年位列厦门旅游景点排行TOP5,年均游客满意度达到98.7%,全馆互动性展品比例高达 93%。

探索品牌创新奋进,构筑“1+N”品牌矩

作为国内科技素质教育最早一批的探索者,厦门科技馆于2008年成立科技教育中心,开设以科技类动手课程为主、素质类拓展课程为辅的特色课程体系,自主研发了“乐i科学”、“创E机器人”等专业化、精品化、差异化的科学教育课程品牌,填补了厦门乃至福建科技类培训项目空白。

利用优质的展览资源,厦门科技馆积极塑造原创展览品牌,如“Y馆长的科学馆”等。以科普为根基,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厦门科技馆不断拓展与万象城、环球港等国内一线大中型商业综合体的品牌合作,不断延伸科技馆的社会功能,不断拓宽商业展览的场景与边界。

2022年,厦门科技馆举办的《虎虎生威2》虎年生肖原创展更是惊艳亮相央视CCTV13《新闻直播间》,获央视点赞。

本着“让科学更好玩”的品牌理念,厦门科技馆全方位开展妙趣横生的品牌教育活动,将“有意义”与“有意思”有机结合,强有力地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与热情,变“公众参观”为“现场参与”,创新品牌服务,提升品牌价值。

作为科普场馆运营者和行业科普场馆建设者的双重身份,厦门科技馆依托成功的运营管理模式、多年的建设运营经验、专业的技术团队致力于在科普场馆建设、科普展品研制、展教内容技术咨询及监理服务方面的品牌业务拓展,在市场的打磨与探索中,不断提升品牌形象与知名度。

强化品牌纵深发展,不忘科普公益初心

厦门科技馆充分发挥社会公益属性,对内夯实基础,不断提升科普服务质量,对外优化整合,积极搭建科普教育公益平台,逐步构建了厦门科技馆“科学在路上”公益品牌,并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节,做实做深公益品牌活动,将公益科普带进校园、社区、农村,关怀外来工子女、残障儿童、特殊儿童群体等不同的弱势青少年群体,惠及人数达120万余人次。

凝聚各方公益资源,化解科普场所局限,推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各类公益品牌活动,向社会大众传递科普公益正能量,让品牌更有广度与深度。

打破品牌宣传壁垒,让“冷科学”成为“热科普”

进入5G新时代,厦门科技馆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并将短视频平台作为品牌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战场,打造“内容+产品”的原创剧情式科普短视频,以日常生活器物为道具,拆解晦涩难懂的科学概念,让高深的科学知识“轻量化”,让前沿科学热点“大众化”。同时,尝试“旅游+直播”的新模式,成功完成品牌推广模式创新转型,打破了原来一元化的平面宣传。

夯实科普品牌建设,持续赋能“让科学更好玩”

内延外联、深耕细作。厦门科技馆不断拓展科普链的延伸方向,已涉足科普类场馆建设咨询、场馆建设策划、场馆代建、场馆运营、科普展览输出、科教培训输出等产业业务,构建集科学展览中心、建设研发中心、科学教育中心、场馆运营中心为一体的“科普+”产业平台。

其客流量、经济效益、观众满意度等指标均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多次获评:国家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内最佳博物馆、最佳亲子旅游景点、最具影响力景区、十佳口碑好评景区等众多荣誉。

2020年,厦门科技馆《Make Science Fun——厦门科技馆品牌建设》案例获评国务院国资委“2019年度地方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2021年,厦门科技馆入选“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

奔涌向前的时代赋予了厦门科技馆更宝贵的机遇、更宽广的平台、更重要的使命。站在新的起点,厦门科技馆将继续充分利用自身科普资源,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强化科普多元供给能力,打造特色科普品牌,继而不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众,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