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技之窗

浅谈台风及其成因

发布时间:2014-10-10 [浏览次数:]

浅谈台风及其成因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上的气旋性涡漩。我国近年已采用国际上规定的热带气旋等级标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的称为热带低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9级称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11级称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以上称为台风。台风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气象灾害;但台风影响的地区,又可解除伏旱,带来降水。

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按其结构和天气现象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1、最中心部分叫台风眼,这是台风中气压最低部分,风力很小,云量不多,可露出蓝天;台风眼的半径为5—30公里。2、台风眼的外围是台风的涡旋区,其半径有100—200公里,在这个区域中有数条螺旋状的雨带向中心旋进,在台风眼外围形成一个环形的台风眼壁,在这个环形雨带(又称内螺旋雨带)中,降雨量最强,风力也最大。3、在台风螺旋雨带之外称为台风的外围,其范围大小差别很大,最大的台风半径可达8个纬距以上。在台风外围风力比涡旋区小得多,对流较弱,不形成螺旋状雨带,但可有些排列成行的对流单体,有时称之为台前飑线。

台风的形成有一定地区性、季节性和必备的基本条件。台风源地只集中在低纬度的某些洋面上,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主要有:一是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上,二是马里亚纳群岛和罗林群岛附近的洋面,三是我国南海海面。台风产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暖季几个月内,影响我国的台风以7、8、9三个月出现最多,而影响厦门地区的台风最早出现在5月1日(1999年),最迟出现在11月8日(1972年)。根据分析,台风的生成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1)高温的洋面。(2)一定的地转偏向力。(3)微弱的垂直切变。(4)低层辐合流场。(5)高层辐散流场。

(厦门市气象局苏鸿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