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民现场急救知识培训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14-10-10 [浏览次数:]
开展全民现场急救知识培训刻不容缓
吴启锋 洪朝基
近期我市接连发生几起中青年人在运动中猝死意外事故,其中固然有猝死者自身存在或可能存在某种疾病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场人员缺乏急救常识,未能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第一时间,结果令人惋惜。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致使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危重病增加,工业化发展使得意外性死亡骤然增加,如猝死、车祸、溺水、电击、烧伤、晕厥、昏迷、气管异物等等,这些意外事故随时都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虽然当前各地已开通了“120”急救电话,并建成了急救网络,不仅配备了救护车等常见设备,有的地方甚至能利用直升机开展立体综合式应急抢救,使应急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抢救危重病人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意外事故、猝死突然发生之后,患者性命攸关的时刻恰恰是在入院前短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内,挽救生命必须分秒必争,否则就将出现无可挽回的后果。例如在常温下,心跳停止3秒时病人感头晕;10~20秒即可发生昏厥;40秒左右出现抽搐;40秒后瞳孔散大;60秒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6分钟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因此,要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就必须在心跳停止4-5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实践证明:4分钟内开始进行者有50%可以救活;4-6分钟开始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 ; 10分钟以上,几乎无生存可能。而据文献报道,猝死约占老年人死亡总数的10-30%,多数死在家中或送往医院途中;也有一些老人单独外出,而猝死在公交车上或街道马路上。绝大多数院外猝死的人,由于家属或最初目击者缺乏急救知识,对于基本生命支持知识根本不了解,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患者家属或最初目击者未采取任何有效抢救措施,有的甚至采用错误的处置方法反而加快患者的死亡。
因此,对于身体危重症突发或发生意外事故的人,由于意外场合,条件受到诸多限制,现场不可能恰好有医务人员和抢救器材设备,在这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抓紧一切时机对患者进行现场有效地抢救,哪怕看似简单的抢救操作,往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而且这种应急抢救措施也是提高入院后抢救成功率的必要条件,不要因其简单而忽视。这就要求家属或现场目击者有一定的处理突发危急事故的知识,能开展最基本的现场急救。这方面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早在 80年代,美国每 10 个公民中就有 4 个人接受基本生命支持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在任何公共场所或家中他们都参与院前急救,由于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挽救了突发危重症或发生意外事故患者的生命。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对生命的关爱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应对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交通及意外事故增加造成的生命危害,国际间交流、重大体育赛事中的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都要以现场第一时间内行基本生命支持以挽教生命,这是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公务人员、社会民众和在有生命危险者身旁的人,都应有一种社会责任;开展全民现场急救培训刻不容缓,这也是现代文明政府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