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无处不在 自觉控噪维护健康
发布时间:2014-10-10 [浏览次数:]
噪音污染无处不在 自觉控噪维护健康
噪音污染是最困扰我们生活的公害之一。在超标准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听觉器官容易受损。长时间戴耳机工作、学习、上网或听音乐也容易影响听觉系统的健康。科学研究表明,尽管噪声不会立即置人于死地,也不像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那样容易察觉,但这并不表明其危害不存在。正是由于我们的不在意,噪声常常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隐形杀手”。我国有关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该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就会增加3%。长期生活在强噪声环境中,人患神经衰弱、心血管、耳聋、消化系统和分泌紊乱、畸形儿等概率是其他人群的数倍。
我们对声音的概念是音量,即空气振动波,常称之为振幅。振幅大,音量就大;振幅小,音量就小。很简单的实验就可证明这个道理:在鼓面上撒一把锯末,然后敲响鼓点,敲鼓轻时,锯末在鼓面上的跳动幅度就小,鼓声也小;敲鼓重时,锯末跳动幅度大,鼓声也大。声音就是按照这个原理来量度的。分贝(dB)是形容音量大小的标准单位,0~10分贝正好是人耳听得到的范围,分贝值每上升10,表示音量增加10倍。如时钟滴答声约为15分贝,人低声耳语约为30分贝。一般情况下,人在40分贝左右的声音环境中可以保持正常的反应速度和注意力。如果超出这一声音量值,人的正常睡眠环境可能就难以得到保证了。我国环境噪声污染标准分四类;交通干线两侧为四类区,一般要控制在昼间为70分贝,夜间为55分贝。其次是在工业区附近的三类区,昼间为65分贝,夜间为55分贝。一类二类污染级别是指居民区、文教区、政府机关等,音量控制在60~45分贝。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5年厦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属轻度污染,其平均等效声级为55.9分贝。虽然全市城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83.06%。但仅在去年高考期间,相关部门就受理噪音投诉688件,可想而知多少高考生受到了噪音影响。
虽然政府对工商业方面引起的噪音污染在逐渐加大治理控制措施。但还有一些社会环境噪音只能靠人民群众来自觉维护。如购物环境和用餐环境,由于声音具有叠加功能,当两个频率完全相同的声音同时发出时,声音会增长3分贝。因此很多人一起时,环境噪声很容易超标,有时人群高声喧哗时噪声可达80分贝。
还有些声音,不一定很响,也不一定难听,但也会让我们皱眉心烦:开会或讲课中突然传来手机铃声,即使是动听的音乐,也会破坏大家的情绪。居住小区的狗吠猫叫,公共场合旁若无人的说话,邻里、家庭或其他场所的吵架,影院里情侣的窃窃私语……噪声污染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作者通讯地址: 王亚民 下澳仔12号405室, 邮政编码:361005
工作单位: 厦门理工学院
电话: 1332875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