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技之窗

今年的三伏天为何只有30天?科学养生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5-07-21 [浏览次数:]

  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也就是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也具有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的意思。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气压最低、风速最小的闷热时段。

  今年三伏天为何只有30天?

  2025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10天);

  三伏天的推算依据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的起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开端。

  由于2025年夏至到立秋仅有4个庚日,导致中伏缩短为10天,7月20日入伏后,8月18日便出伏,共计30天。虽然今年的三伏天较往年少了10天,但这不意味着闷热程度会因此而降低。

  三伏天的由来

  三伏天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记载:“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唐人张守节注释道:“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从这可以看出,“伏”字有着躲避、潜藏的含义,意味着人们要在酷热的暑天里,寻找荫蔽之所,减少户外活动,以躲避暑气的侵袭。

  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各阶段气候特点与调养重心皆有差异,如何科学制定阶段化养生方案?一图了解↓ ↓ ↓

  (来源:福建科普、科普中国、健康河南、央广网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