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在TAVI技术领域再获新进展,继北京、上海等国内少数医院后,率先在福建省成功完成两例经导管可回收VitaFlow®II瓣膜植入。

王焱教授团队
2018年,这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的VitaFlow®II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及可回收输送系统顺利完成上市前临床研究入组。该临床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VitaFlow®II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及可回收输送系统在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疾病中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教授牵头组织实施。
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瓣膜病之一,TAVI技术应用微创心导管技术实施介入治疗,适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接受外科开胸手术的重症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无须开胸,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床活动,住院和恢复时间都大为减少。
早在2014年底,该院就已成功完成福建省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简称TAVI手术),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不能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高危重症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特别是高龄高危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目前该技术已在心血管病医院成熟开展,迄今开展例数居全国前列。
新闻链接: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是2014年成立的首批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约院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教授。院士站建立,旨在通过院士专家的智库指导,开展技术攻关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引进、胸痛中心建设等方面工作,持续引领区域心血管技术创新发展。
2015年,该站获批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2017年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全国“2017年度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以来,在葛均波院士指导、培育下,医院先后成功开展了亚太地区首例微创心室折叠减容术、福建省首例经皮室壁瘤降落伞封堵术、福建省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多项填补省市乃至全国、亚太地区空白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这一国际顶尖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领域也屡屡突破,挽救了众多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市科协 宣联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