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科协 > 科协动态 > 科协要闻

一个“千人计划”专家项目近日落户厦门

发布时间:2015-12-22 [浏览次数:]

一个千人计划专家项目近日落户厦门

    秸秆、锯末、果皮甚至各类城市有机垃圾,不仅可以转化为燃料乙醇,成为汽油、煤炭等的替代品,而且生产成本也将大幅下降。

    12月19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危岩博士的纳米固定化纤维素酶产业化项目及其厦门庚能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园。

    最新的“十三五”规划中,作为新能源战略,已经着重强调“要重点发展新一代非粮燃料乙醇”,即采用秸秆、木屑、蔗渣、蒿草、棕榈果渣等各类农业废弃物及城市生活垃圾等纤维素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纤维素酶制剂价格昂贵,该技术成本目前居高不下。”危岩解释说,采用现有技术的话,一吨纤维素燃料乙醇的转化成本在8000到10000元之间,而石化乙醇成本在6000-8000元,这样纤维素乙醇企业收益不明显,只能靠国家补贴进行生产,大家积极性也不高。而纳米固定化技术可将一吨燃料乙醇的转化成本降低2000-3000元,甚至更多。这样,即使不需要国家补贴,与石油、煤炭相比,燃料乙醇也能在市场上拥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纤维素乙醇产业的发展,对防治雾霾等环境保护方面将有巨大的贡献。

    该项目有望在明年实现吨级产能目标并最终实现市场化,从而推动我国生物质再生新能源纤维素乙醇产业的发展。 (市科协  陈贻海)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