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功为一名房缺患者施行了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这是一次在食道超声实时监测下进行的“补心”手术(一次类似“无痛胃镜检查”的心脏手术),它完全颠覆了患者对心脏手术的恐惧。术间,患者无气管插管、无X线辐射与造影剂;术后,仅留一个针眼大小的伤口,便把传统印象中令人生畏的心脏外科手术完成了。
不久前,32岁的陈女士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心脏有杂音,经彩超确诊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即:心脏的左右心房之间存在一个“洞”。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心室扩大、心脏负荷增加,甚至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等一系列并发症。为及时解除患者隐患,心外科团队进行了缜密的术前评估后,针对陈女士的病情,决定采用“食道超声引导下的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进行“补心”手术。在患者、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手术借助食道超声的引导,通过大腿根部的股静脉穿刺,成功将封堵伞送入心房,从而“堵上”房间隔的缺损,实现了通过一个针眼的“无创”手术解决患者心头大患的初衷。与传统的微创封堵术不同,改良的封堵技术不需要气管插管,跟做一次无痛胃镜的时间一样,麻醉时间较短、患者复苏快、恢复效果好,更能避免传统介入手术的X光暴露,无需造影剂即可达到同常规介入封堵同样的效果。正如心外科副主任孙勇介绍:“食道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封堵手术几乎没有伤口,只有一个针眼,以后也不会留下疤痕,术后一般一周内就能出院。不过这种手术需要患者高度的配合与信任,好在这位患者配合度很好,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随着微创手术日趋成熟,特别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来,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在心血管病诊疗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成为闽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科医院和行业的领头雁。(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士专家站/孙艺茹)

001--2--图为:医护人员在超声监控下实施“补心”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