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科协关于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人选公示
发布时间:2016-04-02 [浏览次数:]
根据闽科协发〔2016〕34号《福建省科协关于开展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并经多方遴选,厦门市科协拟推荐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谢素原教授参评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对拟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予以公示。公示时间3月31日至4月4日,在此期间有何异议可来电来函反馈。
反馈电话:2273510(厦门市科协学会部)
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6年3月31日
谢素原教授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
谢素原,男,1968年4月出生,1999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7)、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11)和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4)。
谢素原教授迄今发表的100多篇论文中,有五篇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子刊。这些系统的研究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从实质上将笼状碳簇的研究推进到具有相邻五元环的新型富勒烯研究领域。因谢素原的课题组在新型富勒烯合成方面的影响,还应邀在Nature Chemistry撰写了综述论文,总结并提出了新型富勒烯合成的基本原理。迄今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含相邻五元环的新型富勒烯均为谢素原的课题组所合成,引起了国际同行的跟踪研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谢素原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系统性,同时也说明了谢素原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谢素原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曾是90年代初期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当时由于C60宏量合成的实现,这种新材料激起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的强烈兴趣,来自天文、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医学等诸多学科的科学家云集在该领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研究热潮。针对本领域研究进程中出现的世界性难题,诸如富勒烯的形成机理问题、新型富勒烯的合成问题。谢素原教授经过二十余年的持之以恒的研究攻关,突破了新型富勒烯合成的瓶颈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分别以第一和第三完成人于2015年和2006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还获得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2012,第一完成人)、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2001,第三完成人)、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1)、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201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