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科协 > 自身建设 > 党建工作

战斗在厦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记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朱海华

发布时间:2020-09-08 [浏览次数:]

  

  人物名片

  朱海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兼职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硕士生导师,《中华护理杂志》编委。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七届理事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一届放射护理专业委员会放射诊断护理学组委员;福建省护理学会第八届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西医药卫生发展中心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厦门市护理质控中心副主任。

  2019年被省护理学会评为“优秀护理工作者”。2020年授予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科学分组,确保厦门疫情防控救治紧张有序

  接到疫情防控通报以后,朱海华带领团队组建医院发热门诊并接收第一个留观患者,组建杏林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和确诊病区,并收治第一个确诊病人……。

  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确保繁重的疫情防控救治任务有条不紊进行,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科学分工重组,组建外部环境组、制度流程组、防护培训组、物资保障组等并赋予工作职责。即:外部环境组:负责病区环境设施配置和改造;制度流程组:负责根据国家健康委持续更新的新冠肺炎第一到第七版《指南》进行新冠肺炎相关护理制度、流程的制定和更新;防护培训组:根据新冠肺炎第一到第七版《指南》防护要求,根据医院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物资保障组:负责物资请领、管理,物资紧张时做好物资复用的制度和流程,并抓好落实。同时开发资源自制防护面屏等短缺物资,确保一线物资充足。

  科学、合理分工,确保了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身先士卒,严守厦门疫情防控主战场主阵地
  作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同时兼任厦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医院护理部主任,她每天早上7:20就到医院,晚上10点多才回家,厦门、杏林两边跑。她说:“疫情不结束,我就不休息,在家我也待不住……”。 “我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人员怎么协调,护士在岗位上的防范流程,如何合理统筹护士们的工作强度,我都比较熟悉。”17年后,当新的疫情发生时,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朱海华从容应战,严守厦门疫情防控主战场主阵地。
  制度上,朱海华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广泛听取各方建议,结合在抗击非典亲身经历总结的经验,实时评估分析疫情,制定了护理的系列防控措施。工作中,防护服如何穿戴,接触病人前后如何防护,朱海华组织各小组的护理人员开展了多次培训,做了无数次演练。每天下午3点,朱海华都要组织一线护士长反馈临床工作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一遍遍梳理流程,细抠每个环节。自启动一级响应后,护士们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也更大了,还要穿着一层又一层厚厚的防护服工作,这时,朱海华除了会提醒他们不要被病毒感染外,也会让他们注意不要因为冷热交替而感冒。
  医院12名护士在援鄂期间,朱海华每日远程询问护士及护理工作情况,并多次开展远程视频会议,对武汉抗疫工作提供宝贵建议及指导。实现了厦门、杏林、武汉同质化管理,实现了杏林定点医院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实现了厦门境内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清零的阶段性胜利。
  目前,朱海华正带领院区全体护士投入到常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继续做一名美丽的白衣天使。

关闭
打印